推荐榜 短消息 big5 繁体中文 找回方式 手机版 广 广告招商 主页 VIP 手机版 VIP 界面风格 ? 帮助 我的 搜索 申请VIP
客服
打印

聊聊袁督师

咱们就先从皇太极攻打朝鲜开始说起。主将是阿敏,副将岳托他们几个。这个没有疑问。但是,攻朝鲜用的总兵力是多少?其中多少战兵?占后金总兵力的比例先要讨论一下。我记得以前你贴过的说法是八万,能否确认一下你的观点?这八万指的是总人数还是战兵的人数?

TOP

当时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托等多位旗主、贝勒率八万满军大举侵朝,一度占领铁山,杀害了毛文龙100多口族人
---------------------------------------------------------------------
请问37008,这个杀害了毛文龙100多口族人的事情出自哪一本史书?第几卷?
毛文龙之子不出仕满清又是哪本史书的记载?

TOP

麻烦某人先把自己的话给举证完再发言吧
谁提出谁举证更是辩论的基本原则
那就先把某人在自己的观点举证完~比如说要集兵十八万(萨尔浒大战明军兵力的两倍)
出自哪一本史书?第几卷?第几页?
某人习惯叫别人举证,自己从来不举,而且别人的证据全是不可靠的
明史纪事本末·毛帅东江不准,崇祯实录也不准
某人的证据来自嘴唇一动,天启实录,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
因为对某人有利的时候,某人允许他准,不利的时候某人就不允许准了
别人质疑某砖家某资料,好歹还有个11楼那样的对比
某人自己嘴一张,说不准就不准,准也不准!

PS某人强调后金打朝鲜军力数字无非想断章取义的误导大家而已
可惜这手段有些幼稚~
战争双方观点不一样,数字有出入也是难免,比如某些战争某某方带兵多少万,号称多少万等等,包括歼敌数字
而就算是有多少部队,也分为战兵,辅兵等,而且当时的后金军队可包括,满八旗,蒙古和汉奸部队等
本人不知道某人老是强调这个想干什么?就算是毛文龙在吹牛夸大后金军队的数字,难道就掩盖袁大人申请给九千岁什么什么的事实?
而且本人也可以给大家转句最关键的一句话: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何所见而妄揣夷穴之虚乎?我纵倾伍捣之,无论悬军不能深入,纵深入奚损于逸待之夷?何所见而妄揣夷穴之虚乎?我纵倾伍捣之,无论悬军不能深入,纵深入奚损于逸待之夷?
这可是某人偶像不救援友军的理由,为什么某人避而不提?

[ 本帖最后由 37008 于 2012-8-21 22:58 编辑 ]

TOP

某人跟本人观点冲突是毛文龙该不该死的问题
而且罪名等,本人也找了很多资料,某人一句,资料不对
果然轻描淡写,
本人想说的是:既然某人成天教育别人是半吊子知识
为何不象本人11楼那样拿出资料漏洞来辩论?那样显得某人的知识多渊博
下面本人再转点袁大人跟九千岁的资料
还是那句话,某人认为不对,拿出证据,少嘴唇一动就是历史~
天启七年四月七日,袁崇焕请立生祠。

    “辽东巡抚袁崇焕疏为元勋功翼覆载事,奉圣旨:这本说厂臣心专筹虏,力援危疆,设险设备,屹立金汤,其懋功朕所鉴悉,合谋建祠,舆论允协,着如议行,其祠名曰元功,该部知道。”(《明熹宗都察院实录》1553页)
    “蓟辽提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明熹宗实录》4022页)

  是否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袁崇焕是因为要与魏忠贤周旋,虚与委蛇而立生祠,立生祠并不能成为个人品行的污点,也不能证实他投靠阉党?比如金庸《袁崇焕评传》的说法,“各省督抚都为魏忠贤建生祠,袁崇焕如果不附和,立刻就会罢官,守御国土的大志无法得伸,因此当时也只得在蓟辽为魏忠贤建生祠。”“天启年间,魏忠贤权势熏天,各省督抚都为魏忠贤建生祠、塑像而向他跪拜。当时袁崇焕在宁远也建了魏忠贤的生祠。时势所然,人人难免。”然而事实是,袁崇焕是所有立生祠的人之中时间比较早的。天启六年闰六月,浙江巡抚潘汝桢请立魏忠贤生祠,从此到天启七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全国一共建了四十所生祠(《三朝野记》)。翻查了一下《明熹宗都察院实录》,袁崇焕在请立生祠之前就对魏忠贤多有赞扬,典型的马屁文章是天启六年十月二十二日的奏折:

    “辽东巡抚袁崇焕疏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无容职赘■其身任辽事,誓■恢复,枭灭逆虏,任用刘应乾、陶文、纪用等,而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簾等项,俱以家资置办,日逐解来,又助军需。臣方一意巡缉,严警诸营将吏,不敢贪懦营私,不敢餽遗隐串,改虚为实,化贾为真,易怯为勇,以有今日。浞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之世赏宜也。镇臣刘应坤等以第侧贵臣而枕戈袵甲,士典素与同甘若躭备粮芻不烦近费,且犯露蒙霜,出入于贼巢虏穴,吞胡壮胆,指日誓天,真国家之干盾爪牙,廕赏世及宜也。奉圣旨:据奏厂臣魏忠贤身任边事,誓■恢,捐资佐军,以致诸营将吏廉勇自饬,允稔元功,镇臣刘应坤等出入贼巢,为国干盾,亦朕所素鉴者。……俱应叙录,以达忠勤。袁崇焕宁前钜义,著有成劳,升廕示酬,原系彝典,不准辞。”(《明熹宗都察院实录》1478页)

  从这本看到魏忠贤捐资助饷,袁崇焕把他大夸了一顿,称为“浞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接着在天启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袁崇焕疏中又称颂魏忠贤,“辽东巡抚袁崇焕疏为夷目来宁情实……乃今厂臣魏忠贤能用职声气相应,且资职盔甲马匹箭簾无数”(同上,1507页)。魏忠贤捐资助饷这在《国榷》也有类似的记载,应是确有其事,收了货的袁崇焕自然是要顺便称颂表示谢意,这本是很自然的事,疏中言过其实阿谀奉承有点过火,不伦不类,也是袁崇焕一贯的语言风格。接下来袁崇焕在天启七年四月初七请求建祠,却不是那么自然而然了。
天启六年,大臣对魏忠贤的称颂并不是那么多,翻到的随手记录一下,有十月二十三日,直隶巡按御史梁梦環疏颂魏忠贤(同上,1480页);十一月二十三日,顺天巡抚刘诏疏颂厂臣魏忠贤(同上,1484页)。
  大规模的立生祠在天启七年之后,大概排列一下,在袁崇焕之前的有:
  天启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直隶巡按倪文焕疏请建魏忠贤生祠(同上,1501页)。
  天启七年一月二十八日,直隶巡按张素养疏请建魏忠贤生祠(同上,1530页)。
  二月十九日,宣大总督张檏请建生祠(同上,1540页)。
  三月初十日,直隶巡按倪文焕疏请立魏忠贤生祠(同上,1546页)。
  三月十五日,直隶巡按倪文焕疏请立魏忠贤生祠(同上,1547页)。
  三月二十二日,蓟辽总督阎鸣泰又疏请立生祠。准许于平州通州两处建祠(同上,1548页)。
  三月二十五日,顺天巡抚刘诏疏请立魏忠贤生祠(同上,1549页)。
  三月二十六日,直隶巡按倪文焕疏请立魏忠贤生祠(同上,1549页)。
  三月二十八日,直隶巡按梁梦環疏请立魏忠贤生祠(同上,1549页)。
  四月初七日,辽东巡抚袁崇焕疏请立魏忠贤生祠(同上,1553页)。
  除去倪文焕那些重复的请求,袁崇焕在立生祠的人之中算是比较早的,而且他之前的奏折也都显示他与魏忠贤关系融洽。魏忠贤并不是对所有立祠的申请都批准,既有不建祠的督抚在,也有请求建祠而不批准的人在。说明袁崇焕立生祠并非是被迫,而魏忠贤也很给面子的答应了他的建祠请求,在全部生祠的四十座让他占到其中之一。相比之下《袁崇焕评传》的说法:“各省督抚都为魏忠贤建生祠,袁崇焕如果不附和,立刻就会罢官”,“时势所然,人人难免。”就显得很虚伪了

估计明熹宗实录又不准了
哈哈哈

[ 本帖最后由 37008 于 2012-8-21 19:05 编辑 ]

TOP

集兵十八万的证据简直太好找了,只不过你没读过而已。明经世文编(原名皇明经世文编)卷四百八十,熊廷弼敬陈战守大略疏。明史本传的记载就比较简略了:乃上方略,请集兵十八万,分布叆阳、清河、抚顺、柴河、三岔儿、镇江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更挑精悍者为游徼,乘间掠零骑,扰耕牧,更番迭出,使敌疲于奔命,然后相机进剿。疏入,帝从之。
---------------------------------------------------------------------------------
你没读过明史吧?

TOP

至于萨尔浒之战的明军兵力,我偷个懒,引用一下黄仁宇的1619年的辽东战役(大历史不会萎缩)
兵力47万全系向努尔哈赤恫吓之辞。1619年战事前夕明兵部尚书黄嘉善言,辽东所有官兵共20万人,此数仍不可靠。所谓20万人,系在辽东镇原额9万之外又加由关内新调往11万。辽东编制数94,693员名载在《大明会典》系国初底数,16及17世纪曾未如额。即张居正执政时代经过极端整顿,时人谓之为“掊克”,犹只能维持至83,000人,况至此又已40年,又承新败之后,即不可能接近此数字。内地遣往之11万人亦多虚员。当明军刚一与满军接触,杜松立即惨败之际,大学士方从哲即向万历帝建言:奴酋之兵据阵上共见约有10万,宜以十二三万方可当之,而昨之主客出口者仅7万余,岂能相敌? 但满洲资料因袭明方传言,亦谓对方有兵力20万。彼方以弱敌强,以寡胜多,即照一般习惯亦乐意夸张敌方兵数。萨尔浒战役,满方称杜松率众6万,但当时明廷派往该路之监军御史呈奏杜松所领只25,000余员名。如以同样比率加诸所谓20万,则杨镐所率兵只83,000人。即使再加上朝鲜所派13000兵马及叶赫一部2000参战兵员,其总数亦只能在10万上下,不可能接近20万。
----------------------------------------------------------------------------------
总数十万,扣除朝鲜和叶赫兵,明军的总兵力不过九万

TOP

所以我总觉得熊廷弼名过其实。请集兵十八万,马九万匹,你以为兵马能变出来?萨尔浒这样的大战明廷抽调全国精锐凑出了九万人。你倒马上要调兵十八万,可能吗?

TOP

轮到你了:第二次请教:请问37008,这个杀害了毛文龙100多口族人的事情出自哪一本史书?第几卷?
毛文龙之子不出仕满清又是哪本史书的记载?

TOP

十八万确实很找
某人装傻的功夫太无敌了萨尔浒大战明军兵力的两倍
嘿嘿~12X2=18
某人的数学学的太优秀了
那麻烦某人找个萨尔浒大战明军兵力是九万的资料吧
而且某人成天牛烘烘
别人的资料都是错误滴
别人没读过明史,对明史的了解都是半吊子水平
既然这样,某人肯定知识比较无敌,既然质疑毛文龙之子不出仕满清
那就麻烦某高人找出您真实的资料来证明毛文龙之子出仕满清吧
也叫我们涨涨知识
毕竟某人有过谁提出谁举证更是辩论的基本原则
这样的名言

TOP

原来某人的九万是嘴唇一动哦
果然厉害,原来军版别人研究十二万都是错误
德国进攻苏联看来仆从军队都不算了
当然,某人想说多的时候就可以加上
想说少的时候就可以不算

[ 本帖最后由 37008 于 2012-8-23 12:08 编辑 ]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 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