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昌...仔 于 2014-1-19 01:08 发表 
朱可夫带160万苏军入关,日本关东军80多万,人走了、武器留下;普仪的皇协军,旺精卫的伪军,全都变成了共军,这些全都是汉奸……
根据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和斯大林签署的友好协议,苏联承诺将东北交给蒋介石,换取蒋介石对蒙古共和国的承认(形式上进行一次“全民公投”)。
因此,东北民主联军出关后,苏军对中共军队并不友好,武器装备或者带回或者干脆炸毁,就是不肯交给八路。而大城市则干脆由苏军占领,而等待蒋介石的中央军来接收。八路曾一度进入沈阳,但是却被苏联恫吓驱逐,甚至威胁说八路再不走,苏军就出动坦克!由此观之,苏军对中共并不友好,所谓“革命同志般的友谊”是后来吹出来的,事实上当时斯大林更看好蒋介石,而将中共视为“农民党”。以至于解放战争末期,国民政府南迁广州,当时连美国都留在南京和中共接洽,倒是“革命同志”的苏联大使馆却跟着国民党去了广州。
东北的伪满军,除了和东北民主联军早期出关部队(如曾克林部)遭遇而被缴械投降的。其他主力基本被国民党收编,如出名的“铁石部队”就是一例,此外国军出关后,很多大名鼎鼎的中央军嫡系王牌部队,补充了大伪满军人,譬如后来血战四平打出“四平街奇迹”的71军(该军所辖87师,88师。抗战前就是国军铁杆王牌),有如先后出关的新一军,新六军,也编入大量伪满军精锐部队,以至于陈诚在这两个军的基础上又能扩编了两个军(新三军和新七军。这两个军的编组方法是在新一军和新六军中编入伪满军形成超编后,各抽出原先的中央军的一个师作为基干,再增编伪满军人,另外编组为两个军)。
这样国军在东北,大量收编伪满军而扩编,造成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战斗力相对下降,因为原先新一军新六军真正的核心骨干,是由美国训练的军士,此后历次战斗越打越少,而增补的伪军越来越多,以至于到了辽沈战役,王牌军的称号已经掺了太多水分。而另一个问题即陈诚出掌东北行辕后的严重错误。国民政府接收东北,原先依靠的是苏联人的“让渡”,东北新编九省在熊式辉主政时代,一靠苏联作为后盾,二靠东北的“先遣军”(即投诚的伪满军)作为武力基础,这些伪满军人在国民政府的许诺下保护国民党政权直至中央军出关后,或者被中央军收编,或者改组为保安部队。而陈诚出关,因为中央军打的不顺手,因此诿过于伪满军人所组成的保安部队“作战不力”从而推脱中央军的责任。因此其决定取消保安部队,而全部由中央军予以吞并。此后大批保安部队在陈诚的巨大压力下骇散,有相当数量的军人持械逃亡,加强了东北野战军的实力。而另一方面,虽然保安队作战不力,但是以其土著地头蛇的身份,其作为巡逻斥候,情报搜集却非常有效。一旦失去这些保安队的掩护,国军中央军虽然兵多炮利,却陷入情报不灵,耳目不通的局面中。过去保安队只要派出几个军人就能打听到的情报,现在中央军派出装备无线电台的几十人的武装搜索队,都无法搜集到;过去由保安队派驻兵员巡逻的铁路线,中小型据点,现在却要中央军从自己有限的作战兵力中分出一些营连去巡逻,去驻守,从而导致部队过度分散,一些营连甚至团级分遣队,很容易在情报不灵,道路不熟悉的大部队到达前被共军优势兵力突击消灭。经过这样不断的蚕食,实力的天平就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颠倒过来了。
国军内战失败,战略战术错误的导致的这一原因,应该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