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fx1983 2008-9-30 16:44
IBM伴随中国金融业三十载 风险管理忌照搬国外经验
三十年:中国的银行IT架构成为全球标杆
有一句形容IBM的话,放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上,最恰当不过。企业起步的时候找IBM,发展遇到问题时也找IBM,因为IBM可以解决问题。
80年代,IBM将在全球广泛应用的SAFE软件系统带入中国,形成了中国第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当时,在多数银行业务还依靠“流水账式”手工操作的业务模式下,SAFE不仅替代手工,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行业标准。1990年,中国金融信息化实现第一次大联机,从簿记走向联机运营,达成同城通存通兑。
三十年过去了,由于中国人口数量的庞大,使中国金融业的信息处理量也成为了全球第一。中国工商银行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应用系统,支持最多客户量和最大交易吞吐量的标杆。
中国金融业用五年到八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银行走了15年的路,以至于在今天,IBM杰出工程师、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总架构师程静敢自豪的说,中国的银行的基础架构,已经处在了全球领先地位。
然而,在领先的IT基础架构之上,中国的金融用户却萌发了越来越多的抱怨,银行排长队现象已经凸显成为了中国的银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程静介绍,从技术角度来看,银行客户其实对系统的信息处理速度、信息吞吐量都有很高要求,实际上也都在技术架构上都满足了这些要求,但遗憾的是,银行在IT技术架构上有了大量的投入,却没有高效的使用。
业务驱动银行服务提升
中国金融业发展到今天,软硬件设施已经跻身世界一流,但仍面临着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IBM还是能在这个时候适时出现。
发挥作用的不只是IBM软件集团和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还有IBM企业咨询服务部。
2007年起,IBM开始帮助中国金融业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转型,帮助银行业实现了银行业务与IT紧密协同,同时,继续深化风险及合规管理,在银行业务转型和IT基础架构转型方面也开始有了IBM的印记。
提及银行排队问题,IBM中国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金融业务合伙人吴钺指出,排长队现象实际上很多不是技术上的错误,而是流程的改变上做的还不够。比如没有对客户进行分层,现在已经有很多银行也进行了分层,有了VIP用户,但VIP又能出现不同的客户,私人银行、大众理财,还有大量的普通客户,针对这些不同客户提供的分层服务是不一样的。
这些在IBM眼里,只是业务上没有理清,所以在实践中就出现了很多的羁绊。
银行很多的程序都是从银行的角度出发,并没有顾及客户体验,许多业务流程非常不友好。比如,在银行柜台办理业务,需要打印很多凭证,还需要顾客挨个签字,所有网点流程都是站在银行的角度考虑问题。但实际上,作为最终用户,客户是不喜欢的,因为把简单的需求复杂化了。
怎么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服务,而不是以银行为中心工作,就是银行需要去改变的,也是IBM希望能够有所帮助的。
此外,IBM还要去帮助银行研究怎么样高效使用数据库、数据仓库,做分行的选址、网点转型,因为有很多网点需要从交易型转型为销售型网点,来为银行创造更多价值。
金融风暴引发风险管理思考:不能照搬国外经验
近期,美国金融风暴的突发,全球金融行业都给提了一个醒,年轻的中国金融业也同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但在这其中,风险管理也更引得中国金融业的重视,不过IBM的金融业专家们也提醒,风险管理不能照搬国外经验。
IBM在全球有很大的风险管理团队,从业务角度讲,涵盖了市场、运营,还有信用风险的各个领域,并培养了很多的专家。在国外,IBM的风险管理团队与国际上很多大银行都有了成功实施的经验和案例,中国也有几家银行完成了一些项目。
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金融业务合伙人陈文贤,风险管理要经历很多的跌宕,有了充足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展开。而中国的金融业才开放二三十年,还没有经历过破产等波折,没有这些低估的经历,量化的信息不够,就没办法预测。
因为中国没有经验,所以很多人就会借鉴国外的经验,但中国和国外是不一样的,照抄照搬都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多国外的数据分析公式已经发展的十分复杂化,中国没有这种经历,在运用上也不好掌握。
在国外爆发金融风暴的时候,IBM的金融业专家们也提醒,现在不失为中国金融业奋起直追的好时机,可以利用国际金融业的喘息机会,缩小与国外差距。